龙8国际-日本U21联赛引领青训革新,中国足球能否借镜破局?
东京都,一个周日下午,阳光洒在味之素体育场的绿茵场上,22岁的日本新星中村骏介带球突破,连续过掉两名防守队员后起脚射门,足球应声入网,观众席上爆发出的欢呼声不仅为了这粒精彩进球,更是为了一个创新足球项目——日本足协全新推出的U21联赛。
这项于2022年正式启航的青年赛事,正在悄然改变日本足球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年轻球员搭建了从青年队到职业队的桥梁,隔着东海相望的中国足球界,正密切关注着这一创新举措的实施效果与未来发展。
日本U21联赛:填补人才成长空白
日本足球一直以来以其系统性青训著称,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发现了一个结构性缺陷:18-22岁的年轻球员在从青年队过渡到职业队期间缺乏足够的比赛机会,许多极具潜力的新星由于无法在职业队获得稳定出场时间,发展轨迹逐渐偏离预期。
为解决这一难题,日本足协经过多年酝酿,于2022年正式推出U21联赛,该联赛独立于现有J联赛体系,允许J1、J2和J3联赛的俱乐部派出U21队伍参赛,甚至吸纳了部分大学和高中球队参与,赛事采用南北分区制,减少长途奔波,确保各队能够以相对合理的成本参与全年赛事。
“这个联赛不是为了立即培养出明星球员,而是为了给年轻人提供持续比赛的机会。”日本足协技术委员会主席反町康治在联赛启动仪式上如此阐述初衷。
数据显示,日本U21联赛首个赛季就有超过40支球队参赛,进行了近300场比赛,平均每场比赛的年轻球员跑动距离比同龄人参加的训练赛高出30%以上,这种高强度比赛经验的价值无法估量。
中国足球的青训困境与机遇
反观中国足球,青训体系长期以来面临着“重训练、轻比赛”的结构性问题,根据中国足协2021年发布的《中国足球青训调查报告》,中国U19-U23年龄段的球员年平均正式比赛数量仅为日本同年龄段球员的三分之一。
“我们的年轻球员在18岁后突然面临比赛机会断崖式下跌,”一位国内知名足球评论员指出,“很多有潜力的球员在这个阶段因为缺乏高质量比赛,技术水平和比赛意识不进反退。”
中超和中甲联赛虽然设有U23政策,但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规避现象:有的球队在比赛最后几分钟才换上年轻球员凑数,有的则干脆接受规则惩罚而不给年轻人真正机会,这种“应付式”的用人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年轻球员成长需求。
近年来,中国足协也开始探索建立U21联赛的可能性,2020年,中国足球协会曾推出过U21联赛,但规模较小,仅有少数俱乐部参与,比赛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2023赛季,该项赛事有所扩大,但仍未形成完整体系。
日本模式的可借鉴之处
日本U21联赛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系统性设计理念。
该联赛与日本足球整体体系高度融合,参赛球队必须遵循日本足协统一的战术理念和技术要求,确保年轻球员的培养方向与国家队建设一脉相承,这种一致性使得球员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球队之间的过渡更加顺畅。
联赛设置了灵活的球员流动机制,职业队球员可以在不影响一线队比赛的情况下代表U21队伍参赛,保持比赛状态;表现突出的U21球员则有机会被提拔至一线队,这种双向流动确保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联赛注重实战能力培养而非单纯追求成绩,每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详细分析每个球员的表现,教练组会根据数据为球员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这种精细化培养模式远远超出了“以赛代练”的简单概念。
日本U21联赛与教育系统密切合作,大学生球员可以同时参加大学联赛和U21联赛,学业与职业发展并行不悖,这种体教结合模式避免了年轻球员过早面临“要么读书要么踢球”的二元选择。
中国足球的路径探索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简单复制日本模式并不可行,但其中的理念和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首要挑战是如何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建立合理的赛事体系,日本的地理特点使其能够轻松采用南北分区制,而中国可能需要更多分区或采用赛会制与主客场制相结合的方式,这需要足协与各俱乐部之间充分协调,找到平衡竞赛质量和成本控制的方案。
如何激发俱乐部参与积极性,目前中超俱乐部对于青训投入的回报率存疑,很多俱乐部更倾向于购买成熟球员而非培养新人,U21联赛的成功需要俱乐部转变短视思维,真正将青训作为俱乐部长期发展的核心战略。
第三是解决与现有竞赛体系的冲突,中国足球已有中超、中甲、足协杯、U系列赛事等多条战线,新增U21联赛需要避免赛事过于密集导致球员疲劳或比赛质量下降,这需要精细的赛程设计和球员使用规划。
如何确保比赛质量,如果U21联赛水平过低,则无法达到锻炼球员的目的;如果水平差距过大,又可能打击年轻球员自信心,可能需要引入适当的竞争平衡机制,如工资帽、球员分配或选秀制度等。
系统变革优于单一措施
足球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单一措施都难以立竿见影,日本U21联赛的成功建立在日本足球数十年坚持技术路线和青训优先的基础上,中国足球要想真正借镜成功经验,需要从理念到实践进行全面革新。
首先需要确立长期主义思维,青训投入需要5-10年才能见到成效,这要求足协和俱乐部管理者能够超越任期限制,真正为足球长远发展负责。
加强技术理念的统一性,从青少年队到国家队,应当有清晰的技术发展和战术演进路线,确保各级教练员和球员朝着同一方向努力。
第三是扩大足球人口基础,U21联赛只是“金字塔尖”,需要与校园足球、业余联赛等基层建设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人才输送链条。
最后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青年联赛的成功不应简单以产出多少职业球员衡量,而应关注整体比赛质量和球员个人发展水平。
日本U21联赛的创新实践展示了足球强国如何通过系统设计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具体问题,中国足球正处于重建的关键时期,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构建适合自己的青年球员发展体系,或许是突破当前困境的有效路径。
绿茵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则是制度设计和系统建设的竞争,中国足球需要更多这样的系统性思考和实践探索,而不仅仅是寻找短期解决方案,日本U21联赛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更在于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思维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评论留言